欢迎光临365bet在线体育投注网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方正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7年02月08日   浏览量: 已点击: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山水园林化生态县的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高度关注民生民利,经济社会呈现了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44亿元,完成计划的101.3%,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7.12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重为38.6:18.1:43.3。

——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8亿元,增长11.5%。粮食产量达到3.22亿公斤,增长19.7%。农业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2.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3.4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4.6%。绿色水稻面积发展到35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5.5%,比上年增长40%,有机水稻面积发展到1.5万亩,比上年增长50%。水稻订单面积30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6.2%。二是适用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新增水稻插秧机和大中型农机具535台套; 60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始启动,种子优良品种率达100%。三是特色经济蓬勃发展。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2.68万亩,其中北药种植面积达到0.8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65.3万公斤,是近年来最高。四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大牲畜饲养量1.3万头,生猪饲养量5.6万头,禽饲养量114.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536吨,蛋类总产量达到3680吨。五是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转移农村劳动力12579人,实现劳务收入4973万元。六是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比上年增加7个,提高了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能力。

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充分考虑农民积极性,确定了10个新农村试点村和1个试点镇。完成试点村村内街路硬化6.7公里,其中整村硬化2个村;改水5个村、入户1073户;建成村文化活动室5个,农民休闲娱乐广场2处,新增农村医疗网点8个,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园区经济拉动力增强,规模工业经济发展提速。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17万元,增长22%。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开发区集聚效应显现。新入区项目3个,总投资8600万元;签订意向性项目9个,协议引资额4亿元;中密度纤维板和仁和塑料包装项目开始投产。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利税总额达到2262万元,同比增长25.7%。有5户企业获得外贸出口权,累计达到14户,全年实现出口创汇507.37万美元,同比增长132.75%。

——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收入2300万元,同比增长15%。商业、饮食、运输、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市场繁荣,消费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1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5亿元,增长32.9%;建筑业增加值完成0.66亿元,增长17.3%,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年初确定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硬化巷路10条,硬化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地下排水管线2089延长米;城镇供水完成输水管线铺设;全县开工楼房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会发镇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大,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705万元,增长11.25%,完成预算的100.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60万元,增长10.04%,完成预算的100.03%。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7.93亿元,新增1.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98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居民理财观念有一定转变,储蓄开始向投资分流,对国债和基金产品及理财型的保险险种逐步认可,储户灵活运用资金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全年各项贷款余额15.31亿元,新增1.42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0元,增长10.8%;人均消费支出3914元,增长2.9%;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支出3650元,增长0.3%;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20.6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6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4.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失业保险参险人数达到6690人,覆盖率达98%;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险人数达到13696人,覆盖率达99%;养老保险参险职工人数达到6882人,覆盖率达98%;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139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扩大城镇就业,新增就业和再就业35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科技推广步伐加快,科技贡献率达47.6%。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68万元,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投资140万元铺设光缆60公里,通村率达60%。卫生、体育、文化等事业协调发展。

总的看,我县经济呈持续平稳发展态势,但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产比重过低,工业占GDP比重仅为14%,2006年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长15%,但工业拉动GDP增长仅有2个百分点。当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是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超过六成,农民收入增减主要受到粮价涨跌控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加务工收入的制约因素较多;二是受区位影响,以及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在吸引投资方面还处于相对弱势;三是财源建设成效不明显,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投入乏力,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繁重。

二、2007年计划安排

2007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发展目标,加快开发区和大项目建设,不断膨胀经济总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农民增收步伐;高度关注民生民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0%和13%。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 36.9:19.4:43.7;

——工业增加值增长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56%和10.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

——粮豆薯总产量保持上年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开发区和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财源经济。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市场经营模式,跟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吸引项目和投资的新优势。围绕“四大”基地,推进大项目建设,力争启动高新纸业复产,扩大铅笔产业规模,加快塑包城招商步伐,推介石英石精深加工项目,逐步培育一批创税能力强的立县财源项目。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借助市民营企业担保公司,继续为骨干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解决企业技改、扩产和产品创新等资金缺乏难题,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政策引导、原料调控等途径,加速木器和稻米等工业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产品由零散走向集群,产业由松散走向集聚,开发由粗放走向集约的发展模式,促进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

(二)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落实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方正大米原产地域保护的“品牌”优势,引导和支持稻米加工企业扩产、技改,带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放大“方正”品牌效应,力争使绿色和有机水稻发展到41万亩。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适度扩大栽培规模,逐渐形成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强与畜产品龙头企业对接,签订收购合同,带动畜牧小区建设,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发挥“阳光工程”作用,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农民,增加劳务创收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人工影响天气投入,争取实施建国水田开发小区项目,完成松干堤防达标年度等水利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试点村新农村规划,加快发展以产业为重点各项事业建设;总结2006年工作经验,捆绑资金,捆绑项目,继续加大对有积极性村的投入力度,推进道路硬化、农村改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三)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突出“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功能,全面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事业北移,扩大新区规模。坚持依法拆迁,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和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会发镇、大罗密镇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建设档次,增强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侨务经济,加强对日交流,努力把侨乡优势转变为开放优势和投资优势。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充分挖掘、发挥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推进旅游资源和产业整合,实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扶持旅游产品生产营销,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增强旅游创收能力。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挖掘消费潜力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引导运输、仓储、配送等企业强化服务功能,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五)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规范方正一中办学体制,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费,补助贫困学生寄宿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逐渐增加县医院、中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招聘和吸引卫生人才,提高诊治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抓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三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支持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鼓励扶持各类有就业需求的人员自主创业。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四是推进公共文化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