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正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方正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3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下,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五大战略”,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6.5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9:32.2:37.9。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9亿元,增长43.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3亿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223元,比上年增加1855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886元,比上年增加1290元,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为0.887吨标煤,下降3.56%。
(一)三次产业同步提升,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实现34.2亿元,增长12.5%。农业防灾减灾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3亿斤。水稻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标准化粮田面积发展到2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节水增粮、江河治理、千亿斤粮食产能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新增改善水田灌溉面积1.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加速发展,肉鸡养殖能力达到1000万只,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5亿袋,北药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方正银鲫养殖水面扩大到2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涉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5家,入社农民达到3600人。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1.5亿元,增长23%,占GDP比重为20.4%,上升1.4个百分点。规上企业规模扩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总数达到4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9亿元,增长30%。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中粮稻米、北大荒食品等相继竣工投产。新能源产业建设已见成效,胡铁岭、高楞风电场发电1.97亿度。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降低4.5%。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年区内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4亿元,增长96.3%。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增长10%;直接旅游收入7600万元,增长10%。城乡商贸物流体系不断健全,得莫利地下商业街建成营业,67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4.9亿元,增长15%。金融保险业稳健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9亿元;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额达到29亿元,比年初增长7%。
(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2亿元,增长35%。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个,预计完成投资18.18亿元,其中,5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69亿元,5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49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签约项目92个,协议引资额160亿元;新开工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65.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4.56亿元。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开发区及天门、德善、松南、大罗密产业园新增面积62公顷,落地项目26个,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
(三)整县城镇化全面铺开,城乡建设跨越发展
主城区改造成效显著。13个片区45万平方米标准化住宅小区开工建设。城乡建设统筹发展。15个集镇、社区25万平方米农民新居主体完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启动实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1个,完成集镇和社区配套建设项目71个,投资额度、建设速度为历年之最。
(四)民生民利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和谐稳定。
10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城镇低保户救助标准由每月301元提高到376元,农村低保户救助标准由每年1718元提高到2181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支出医疗资金131万元,医疗救助1700余人次。配建廉租房11套550平方米,经适房47套2820平方米。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1800余户,发放标准由每户1080元提高到每户1800元。城镇新增就业43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城镇劳务输出69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5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5‰。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化水平还不高、财源基础相对薄弱。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代农业比重偏低,传统产业仍占主导,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四是物价高位运行,农资和农副产品及食品类价格涨幅过高,农民生产性支出加重。我们将高度重视,在发展和改革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计划安排
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全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全市巴木通方依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现代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实施“三大工程”、“五大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22%和15%;
——工业增加值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项目园区建设,激活经济增长潜力
完善项目生成推进机制,围绕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超前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并强化项目建设监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全年储备项目200个以上,招商引进项目25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以上,超十亿元项目1个以上。结合“一区多园”发展框架,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布局,实现互补发展格局;积极引进总部经济和商贸流通企业,大力扶持现有企业达产达效,增强园区带动发展能力;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力促园区提档升级。强化与江南大学、哈工大等著名科技院所对接合作,实现科技就地研发、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就地集聚目标。强力推进银企深度合作,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筑牢社会发展基础
积极落实《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竞争等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大力推进“一带三区五园” 40万亩水稻标准粮田建设;积极探索水稻高新技术生产模式,加快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农情综合监测平台;新建德善乡梨树、得莫利镇伊汉通2处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稳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和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强力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增强农业集约化生产能力。继续扩大肉鸡规模化养殖和食用菌栽培、北药种植面积,加快黄泥河方正银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叫响特色农业品牌。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循环加工利用技术,实现多级升值,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全力推进旅游业开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完成方正湖公园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得莫利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结合地域独有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方正旅游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重点抓好城乡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商服和物流项目,加快华电、方通等物流园建设,推动名盛商城、运华国际农贸城等投入运营,积极培育重大商贸项目、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努力打造城市大型商贸综合体。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大力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断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增强金融服务发展能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业,扶持发展保险、咨询、会计、法律等新兴服务业,有力支撑区域发展。
(四)全力推进整县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七城同建”标准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主城区开发,继续推进房屋征收改造,加快标准化住宅小区建设;重点抓好整县城镇化集镇社区建设,同步跟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老哈同方正段、滨江大道二期、毓秀街等道路和4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全力支持哈佳铁路工程;新建通透式街景公园2处,新增开放式停车泊位600个;实施输变电线路和通信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健全养老、家政、物业等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加大生态文明保护力度,完成退耕还草还湿和造林绿化任务,狠抓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提升环境质量,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五)强化民生保障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县百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松南一体化学校等建设,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进程。新建乡镇卫生院2所,同步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医疗、养老等保险扩面提标,健全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就业创业机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按时按量交付。完善社会、安全、应急等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精神文明素质,建设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社会文明新风尚。